目前位置:主選單>最新消息>競賽獲獎

南臺科技大學資訊傳播系榮獲第17屆育秀盃創意獎「食育創作微電影類」 銀獎、優選與4佳作獎 共六獎項 創佳績

公告類型: 競賽獲獎
點閱次數: 867
2020年第17屆育秀盃創意獎「玩跨界」,有超過百所大專院校系所、逾千位師生參與競賽,此次競賽共分三大類為軟體應用類、工業設計類及微電影類。在歷經8個月賽程、經歷初賽、複賽的激烈競爭後,競賽於日前公布決賽結果。南臺科技大學資訊傳播系在上微電影類的195件影像創作中脫穎而出,榮獲「食育創作微電影類」銀獎、優選獎以及四個佳作獎。

【南臺科大資傳系作品『成長の尋覓時光』榮獲第17屆育秀盃創意獎「食育創作微電影類銀獎」,指導老師梁丹青(中)與團隊學生(由左至右)朱軍達、歐陽廸芃、王嘉駿、籃偉豪、廖品蘅、王柔棻合影。

學生團隊發揮跨世代的創意,進入全台「咱糧學堂」國中小施作場域限地拍攝,以「我們長大了!」為主題,製作符合「食農教育」主題的影片。資訊傳播系師生以中南部「咱糧學堂」校園為拍攝現場,與該校師生進行田野調查後,企劃出紀錄片以及撰寫出劇情片劇本,在196部優秀微電影作品中脫穎而
出,囊括銀獎、優選獎與四佳作獎,共六獎項,成為獲獎最多的大專院校。

「微電影─食農教育」銀獎與優選獎作品由資訊傳播系學生團隊(王嘉駿 朱軍達 王柔棻 歐陽廸芃 廖品蘅 籃偉豪)拍攝製作;王嘉駿同學擔任三部獲獎作品的編導,撰寫企劃與劇本,拍攝兩個劇情片與一部紀實微電影作品。「成長の尋覓時光」榮獲銀獎、微電影在台中市神岡國小實地拍攝,由該校師生參與演出;故事描述一位個性害羞的關係不敢與同學互動的男孩,在投入食農教育後,逐漸與同學一起種植作物並了解珍惜食物;在學習過程中也讓他了解如何團隊合作,讓它們都能在合作中得到成就,食農教育成為孩子有成長的養分。


【南臺科大資傳系作品『小麥苗』榮獲第17屆育秀盃創意獎「食育創作微電影類佳作獎」,團隊學生朱軍達(右)與王嘉駿(左)合影。】
王嘉駿同學在這次競賽中同時也榮獲優選獎與佳作獎;微電影都在台中市上石國小實地拍攝完成,微電影《夢田成長記》由該校師生擔任演員,而《在夢田中の咱糧學堂》紀實微電影記錄上石國小師生投入食農課程,在田地中耕耘的成果。

【南臺科大資傳系作品『成長の尋覓時光』榮獲第17屆育秀盃創意獎「食育創作微電影類銀獎」,指導老師梁丹青(中)與團隊學生(由左至右)朱軍達、歐陽廸芃、王嘉駿、籃偉豪、廖品蘅、王柔棻合影。】
另外三部佳作獎作品則是在台南市麻豆國小及嘉義市復國幼兒園實地拍攝;『小麥苗』紀實微電影由朱軍達與王嘉駿採訪紀錄台南市麻豆國小師生種植小麥的故事;另外兩部榮獲佳作獎之劇情片微電影,『麥向成長之路』故事題材也是以麻豆國小師生為主軸,由廖育陞、蔡嘉榮、阮晨峰、張皓瑋、黃冠銘、林建宇拍攝製作完成; 而另一部佳作獎作品『一起長大』由陳品綺、游佳璇與洪欣妤拍攝。
【南臺科大資傳系作品『麥向成長之路』榮獲第17屆育秀盃創意獎「食育創作微電影類佳作獎」,指導老師梁丹青(中)與團隊學(由左至右)林建宇、黃冠銘、廖育陞、蔡嘉榮、張皓瑋、阮晨峰合影。】
指導老師梁丹青表示獲獎團隊學生投入拍攝超過三個月,必須紀錄教師如何落實與推廣「食農教育」;而拍攝紀錄工作是個「一步一腳印」的漫長過程,團隊唯有在過程中用心投入才能有「心」發現。而拍攝過程中最令人感動的,不外乎是小園丁學習如何為自己負責的小園地做觀察、播種、施肥、拔雜草、澆水與結果子的過程。陳炳彰主任表示學生團隊也透過「競賽學習」,落實「做中學、學中做」的精神,學習「如何用影像說感人的故事」。拍攝期間,學生團隊捕捉非常多師生的互動、小園丁與土地的珍貴畫面,透過各校師生的故事,把枯燥的種植過程加入人與土地的互動畫面,感動評審。

【南臺科大資傳系作品『夢田成長記』榮獲第17屆育秀盃創意獎「食育創作微電影類優選獎」,指導老師梁丹青(中)與團隊學生(由左至右)朱軍達、歐陽廸芃、王嘉駿、籃偉豪、廖品蘅、王柔棻合影。】

校長盧燈茂表示「食與農」本質上是一體的兩面,人本來就離不開土地;他一直鼓勵人必須與土地親近,自己也喜歡下田耕種。學生團隊能紀錄拍攝以「食農教育」為主題的微電影作品獲獎,完全落實本校鼓勵的「做中學」精神,讓學生透過競賽學習方式培養專業實務能力,同時為校爭光。


【第17屆育秀盃創意獎「玩跨界」食育創作微電影類】
發布日期: 2020/06/10
發布人員: 蘇心怡